第4章 入府学

次日,凉风习习,夜色迷离,轻纱般的薄雾缭绕着这安静的县城。

街道两边的茶楼,酒馆,当铺,作坊,光秃秃的青石板路满是黑漆漆一片,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朦胧月色照耀着一弯弯曲曲过膝深浅的小河,小河两边长满密密麻麻杂草,河边有一排满是青苔岁月斑驳的黑瓦小楼。

除了河边的蛙叫,巷尾的犬吠,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

只见其一屋内还有一丝微弱的亮光,天还未亮大概寅时三刻,想到儿子今日入府学,张文明兴奋的睡不着觉就早早的起来。

先是准备好今日糊口营生所需纸笔墨砚。其次就是给还在一旁熟睡的儿子张白圭准备上学需要的各类用具与吃食。

兴奋的张文明自言自语地对着床上双目紧闭的少年张成已经无数遍念叨,:“儿啊,进了府学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等你三年后考上举人中了进士光宗耀祖了,为父就去为你说一房官家小姐给你做媳妇,你也算是成家立业了,早日给为父生个孙子传宗接代吧”。

此时躺在床上双目紧闭的张成被张文明神经质的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弄得是烦不胜烦。

但是一想道这位自己身体主人张白圭的父亲让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感受到父爱的张成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也就不苛责他了,闭着双眼假装自己睡觉。

原来前世张成的父亲在他还未满二十岁时就已经去世了。

第二天一早张成就被张文明催的早早的就来到了荆州府学的门口却被门口的小厮拦在了门外面。

只见那小厮堂堂正正站在大门口,上方悬挂着气势磅礴的“荆州府学”四个大字的牌匾。

那小厮看着张成衣着朴素,长衫上还辍着不少补丁,便轻蔑着:“又是一个穷书生妄想飞上枝头变凤凰“那尖酸刻薄的声音对着张成一顿奚落。

张成带着玩味的笑容看着他,犹如看一个小丑在精彩表演一样。

“穷小子你笑什么”那小厮见张成不怒反笑,顿时生气的骂道。

就在此时,张成对站在门口耀武扬威的小厮不紧不慢的从书架上拿出了知府李士翱给他的入学凭证。

那小厮惊呆了,立刻变了个脸似的赶紧满脸谄媚的叫道:“公子快进来”,边说着边迎张成进入府学大门。

热情的为张成介绍府学里的规矩与环境,还一边不时旁敲侧击地打听着张成是哪家公子。

两世为人的张成加起来都50多岁了,常年为官的他何尝看不出来这小厮的用意,于是故作高深莫测地说了一句:“本公子姓张”,其余的一个字都不肯再透露。

张成态度的高傲冷淡反而使得那小厮更加的谄媚热情起来。

跟随着那小厮一路往里走,穿过了好几个小院,便看到了一片丛林与假山后面有一处极为僻静的地方。

这里有池塘,有假山,有竹林,只见小池内,有不少锦鲤游动,竹林青翠欲滴,景色宜人,“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呀,古人真会享受”,张成不由得感叹道。

在这片环境优雅,僻静的院子里读书,闲时看着周边美景没准还能即兴赋诗两首呢。

边想着,看着,边往里院里走去,只见内院门口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的牌匾,进门去便见院子内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厢房,每个厢房也是一片独立的院子,只见一间书屋,一张大书案对着数排整整齐齐的书桌,桌上的书本文具也是整整齐齐的,显然这位先生的对学生的要求是极其严格。

张成两个进来时,书屋里已有二十来个年龄大小不一的“童生”在跟着先生一起语调抑扬顿挫的背书。

这些“童生”中有老有少,小的比张成还要小好几岁,也有年龄与之相仿的,老的甚至于都须发花白了还坐在一群童生中鹤立鸡群。

“张公子,您的书屋在另一边”,这小厮恭敬的说道。

此时这小厮已经得知张成年仅十三就已身怀秀才功名,心里不由地掀起滔天大浪。

以他在府学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单单论眼前这位张公子的年龄与天赋,也是绝无仅有的,将来中举毋庸置疑,考上进士也是板上钉钉,甚至于考上庶吉士,十年下来将来在朝就是一部大员,外放就是封疆大吏,甚至于入阁为相也不为过呀。

想到这里这小厮都不再想下去了,想到刚刚在门口那般奚落,于是腰弯的更低,更加恭敬的领着张成去他所在的书屋。

走着便到了另一间房,同样的布局,同样的书桌,但是人却大不一样。

此时先生还未到,屋里大约坐了十来余人均在自习背书,同样年龄大小各不相同,但都比张成要大的多,最小的也比张成大上近4岁。

只见有的背着《春秋》,有的背的《论语》,有的背着《大学》,有的背着《孟子》,虽然是各种不一样的声音,但听起来却一点都不乱,只让人觉得书声琅琅还十分的悦耳。

那小厮赶紧谄媚的帮张成取下肩上的书架,帮张成擦好桌子,不一会就麻利的帮张成把桌上摆好整整齐齐一套四书五经以及笔墨纸砚。

还继续问道:“张公子还有什么需要随时叫小人”。那小厮弯腰谄媚的说道。

张成淡淡的点了点头后摆了摆手,示意这小厮可以退下了。

张成不得不承认,幸亏着便宜老爹给他忙活半夜收拾出来的这一整套四书五经还是有先见之明啊。

张成还原以为跟前世学校一样还发课本呢,昨晚看到老爹在四处找书时还在内心默默吐槽着。

不然今天来了只能两眼望青天,搞不好还得挨先生一顿训斥。

看着这几本薄薄的书,心里想着搞不好自己在这大明朝的前程就全压在这几本薄薄的书册上了。

边想着,就随手从书堆中抽出一本论语打开看着,边看着就边应了景随着旁边的读书声慢慢抑扬顿挫的念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