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百姓会记着

俗话说烟台苹果莱阳梨,莱州地属烟台,靠海的沙质土壤适宜苹果积累糖分。然而五年之前这里产出的苹果严重滞销。其中原因有三,一来果农天天起五更拉黑夜的在地里刨食,哪里能联系到外地客商来这里采购?二来当地的苹果树种多为青香蕉。青香蕉口感又软又糯并没有脆果品种受欢迎。三来交通不便,很多村都是沙土小路。就算联系到了客商也没办法把苹果运出去。

时值改革开放刚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莱州当地的政府急了眼,烟台苹果是块金字招牌,怎么能让果农守着金字招牌却两手空空?

莱州当时有个商委副主任叫郑华,此人原籍北京,是省里派下来的扶贫干部。他想到了一件事:北京的冬天缺少蔬菜,寒冬腊月老百姓最喜欢囤积物美价廉的大白菜。自59年起北京便成立了“秋白菜指挥部”,副市长领衔计委、商委、财政物价等部门担任秋白菜指挥部的领导,统一协调指挥冬贮大白菜的集中上市。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四五年,北京冬天的蔬菜供应跟得上老百姓的需求了,秋白菜指挥部才撤销。

既然北京可以有“秋白菜指挥部”,那莱州为什么不能有“苹果指挥部”?

这个叫郑华的扶贫干部干部、青年党员找到了市里的几位领导。几位领导大力支持他的想法。于是乎苹果指挥部便成立了,正式名讳为“苹果合作社”。苹果合作社的任务就是为苹果打开销路,让当地果农脱贫致富。他们制定了三条政策。第一条政策:动员果农放弃青苹果品种,引进栽种更加受欢迎的红富士果苗。果苗从栽种到挂果足足需要三年时间,果农们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把已经年年挂果得青香蕉成树砍伐掉换栽新树?

苹果合作社为了这第一条政策可谓是费尽了气力。首先找财政拨款,在新树挂果前的三年,年年给果农发放一定的补贴。随后动员乡镇党员,挨家挨户地下乡给果农们讲解换种新果苗的好处。不知道有多少基层党员为了果农们的未来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第一条政策终于顺利施行。

第二条政策则是修路。八十年代有一句口号叫要想富先修路。各乡镇开始积极动员组织老百姓修路。那时候真是村村有几百义务工,党员带头干。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当地的交通条件焕然一新。那些载重十三吨的“5511”绿皮大卡可以驰骋在胶东的新路上。

路修好了,新果树也要挂果了。下一步当然是要寻找客商。否则苹果采摘之后卖给谁去呢?苹果指挥部又开始执行第三条政策,在苹果采摘期前三个月,政府每个单位都要派出人员到外地寻找客商。几十个干部浩浩荡荡地分赴全国各地。那个叫郑华的扶贫干部运气很好,联系到了北京的几个大客商。

之后的事情便一顺百顺了。大客商来了胶东,一辆辆5511大卡车满载着烟台红富士苹果远销各地,果农的收益翻了几倍。

一直到三十多年后,每逢国庆节总有那么几个上年纪的老果农会念叨起当年的苹果合作社和帮着老百姓卖苹果的郑华主任。

为老百姓做过事的人,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这是一句大实话。

云秀的二姐现在就吃到了苹果合作社带来的红利,在云秀这个吃公家饭的人面前她倒是显得财大气粗。

姐妹二人正说着话,赵吴氏拄着一根拐棍颤颤巍巍地回来了。她大病初愈,本来就腿脚不好现在更是要拐棍当自己的第三条腿。她的手里挎着一个菜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自留地里摘的几个茄子。

“娘!”二姐连忙走过去,帮赵吴氏摘下菜篮子。

赵吴氏随口问:“苹果下了嘛?”胶东人说摘苹果向来是不说摘而说“下”。

二姐回答:“下了,都卖光了。”

赵吴氏有些惊讶:“前两年下了苹果往外卖,不是一直从秋天卖到了冬天么?今年怎么这么快?”

云秀搀扶着赵吴氏坐下:“娘,时代变啦。”

云秀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可她毕竟是老师,在村里属于文化人之列,故而她嘴里时不时蹦出几句文词儿。赵吴氏是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得文盲,自然不知道啥叫时代。

“时代?是啥?吃的?”赵吴氏一头雾水地问。

云秀作答:“时代啊,时代不是吃的。时代是……唔,就是年头。时代变了就是年头改了的意思。”

赵吴氏问:“啊,年头改了啊,那你说说现在是个啥年头?”

云秀想了想回答道:“现在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的年头。”

二姐提醒:“到饭点了咱们做饭吧。中午咱们烙大米干饭,熬鲅鱼。”

胶东海边的人吃鱼的讲究很多。譬如鲅鱼、带鱼一类的无鳞鱼是上不了大席的,因为谐音“光棍”不雅。又比如谁都不准动鱼眼,传说谁在席上动了鱼眼,家中后辈婚礼当天必天降大雨或大雪。

鲅鱼虽上不得大席,却是胶东人最爱吃的一道家常大菜。鲅鱼肉质肥嫩厚实,少刺儿味道鲜美,配上白菜同煮更是美味绝配。一家人吃得满头冒汗。

二姐随口问云秀:“玉杰现在在长岛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云秀将一块鱼肉夹进饭碗里:“七十来块钱。”

二姐鼓动云秀:“他算是公家人,挣得没我们种苹果的多。不过往外说是干啥的比我们好听。可你俩不能一辈子怎么东一头西一头的,一年半载也见不上几回啊!要不是夏天的时候你去长岛探了半个月的亲,你到现在也怀不上孩子。”

二姐知道母亲给云秀找婆婆丁的事,可她现在信科学种果树能丰收,自然不会信大仙们的那一套封建迷信。她跟云秀一样心知肚明——云秀怀孕是多亏了学校给她放的那半个月假。

“咳。”赵吴氏咳嗽了一声,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

二姐连忙道:“嗨,我说错话了,云秀怀孕全靠咱娘。不过云秀,你俩怎么一直两地分居也不是个事啊。不行让他找人调回莱州?你公公是老革命,他虽然一辈子窝在农村当个民兵营长,可他总有些当大官的战友。”